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关于新建山西汾河平原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等10个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通知》(林科发〔2025〕46号),由四川大学和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技术支撑单位、青海省草原总站作为建设单位共同申报的“青海可可西里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成功获批。此次获批建设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标志着四川大学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科研监测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青海可可西里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以我室王根绪研究员为站长,站址位于中铁西北院风火山冻土环境定位观测站周边,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长江源区,平均海拔4730米,依托风火山多年冻土区典型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将重点围绕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多年冻土高寒草本沼泽湿地生态水循环过程与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环境下冻土-湿地生态系统碳氮耦合循环与碳汇功能演化、气候-冰冻圈要素与湿地生态系统互馈演变关系与机制、高寒河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高效技术体系与模式等课题开展长期定位观测与综合研究,建成集定位观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成果应用示范为一体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研究站的建设将填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的空白,对揭示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导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为长江源区高寒草本沼泽湿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对提升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科研监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打造青藏高原高寒草本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四川大学将充分发挥在生态学、水文学、湿地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优势,联合相关单位共同推动研究站的规范建设与高质量运行,助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与国家生态保护战略实施。